找到相关内容361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陈晓旭去世谈佛学与医疗养生

    程序与与技巧,佛教中的参禅悟道主要是对智慧的启迪。在修持中净化身心有养生作用;但那是附带品。如果专题修持养生内容那要植入医学主题进行运作。如果针对个体的健康进行修持,那要植入自身的状况进行升华。修持有...科学依据。但医者对病者的症状可以准确的指出并可以作为依据治疗疾病。事实可行受用!脉诊是尚未被科学认识的受用医术,这是传统医学的特色。禅医认为,脉诊对搏动的分类是参禅悟道的引导,是医者与病者心心相映的...

    方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0666937.html
  • 关于禅宗美学的逻辑起点、研究对象与理论范式的思考

    慈怡主编《佛光大辞典》,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,1409页。)。道宣尖锐指责以“纳衣乞食”等等举措作为参禅悟道以“明心见性”的途径、手段,作为修往佛地之“心道”。我们所讲的“心道”不只是指心理活动...一生的参禅悟道和承传禅法,就是要“识心见性”,获得“本来面目”以“自成佛道”,从而进入“境界澄明”的禅境——人生境界的极致。因此,参禅悟道与承传禅法活动则成为他们重要的生存方式、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...

    皮朝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5648903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讲因果,提倡因果,但为何常见一些人做善事,不但无善报,反招恶果;亦有一些人造恶多端,但却拥有福报,不见恶报,因由何在?请慈悲开示?

    庶民归诚为果,不是吗?忠国爱民为因,人民百姓信服寄望为果;虔诚念佛,一心不乱(梵语aviksipta-citta)为因,往生佛国净土为果;参禅悟道,钻研三藏教典为因,究竟圆满佛道为果,不是吗?  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6121290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出家修行有什么功德?意义何在?

    一切天人微妙天乐,二十劫皆在人间天上受尽福报,从来未曾堕落三恶道,最后一世在人间出世,做富贵家之子弟,中年过后,承蒙二十劫前曾经出家一日一夜的善根因缘再度流露,因而出家修行,持戒清净,勇猛参禅悟道,当世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074912925.html
  • 信施难消 人身难保

    过去有一位无果禅师,深居幽谷,参禅悟道,心不旁骛,二十余年都由山下一位陈居士护法供养。禅师由于一直未能明心见性,亲证本来,惟恐背负因果,信施难消,所以打算出山行脚,寻师访道,以了...戏言;其实即便悟道,若未证果,仍难免生死轮回。观夫禅师遭遇,可不慎哉?! 谨以此文彻底忏悔本人全家以及有缘众生过去所作的一切罪过业力,祈愿业障消除,六根清净,三世罪业,化为...

    了悟子

    |贪婪|因果|破戒|人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2/08374017631.html
  • 世间一切财产中 知足少欲最殊胜

    行为很值得赞叹。他最初在杭州当太守,跟佛印禅师比较合得来,他们经常在那儿看西湖,一起坐在船里参禅悟道,研究研究东坡肉,日子过得挺好。   接着他被贬官了,贬到南方去了,当时的南方偏僻荒凉,不像现在这样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讲

    |知足|少欲|财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08210721409.html
  • 不垢不净

    后来从岭外北归时,作〈次韵江晦叔〉诗以自况:“浮云时事改,孤月此心明”,表明政治的构陷打击,无碍自己光风霁月般的生命,颇有寒山“吾心似秋月,碧潭清皎洁”的禅境。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说他:“有如参禅悟道之...

    依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1340989.html
  • 禅机妙悟入画来

    字摩诘,蒲州(今山西永济)人,官至尚书右丞。其名取自《维摩诘经》。安史之乱后,长斋奉佛,遁入参禅悟道的空门之中。王维不仅精通音律、工草书,而且是一位诗人兼画家。他以禅的静观心态,将禅境、诗境和画境统一在...只能说是一种禅意画,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禅画。宋元时期,随着佛教禅宗的空前发展,一批参禅画家从文人画中解脱出来,在绘画的表象世界,引起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,使绘画不再仅仅“应物象形”,而成为精神表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3554159.html
  • 禅风

    那种生活,他们不是天天在打坐,他们在做什么呢?他们在什么地方来参禅悟道呢?烧火做饭、挑水捡菜、云游行脚。都是在这些具体的生活当中一问一答,透脱禅机。赵州法师八十岁还在外边行脚,他说:“三岁小儿胜我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0157094.html
  • 佛教山居诗研究·提要

    文章在第一章说明,山居是僧人习禅的一种传统,在佛教中有着重要的意义。山中环境幽静,有利于僧人参禅悟道。且山中生活淡泊,符合清修僧人的喜好。逢当乱世,山居还可以避难全身。  从第二章到第五章,文章展现了...文化氛围有着紧密的联系。  第六章概括了山居诗创作史中出现的主题类型,即行住坐卧、历史兴衰、参禅示悟、山居乐道四种。在不同的时代山居诗表现出不同的主题侧重,如宋代山居诗受洪州禅思想影响多写僧人行住坐卧的...

    祁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11963582.html